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匡敏)7月2日-3日,华中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研讨会在襄阳市农业科学院举行。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农机作业服务处处长吴昭雄,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农村中心主任杨立新,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湖北洪山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严建兵教授,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襄州区人民政府、正大农业公司、东风井关公司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华中农业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组织植科、资环、工学、信息等学院11位专家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襄阳现代农业研究院(校区)副院长、襄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伟主持。
参会人员实地考察华中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匡敏 摄)
严建兵一行查看田间情况(匡敏 摄)
会议召开前,与会人员集体赴华中农业大学智慧农业1000亩示范基地实地考察,察看玉米的生长情况,详细询问降雨、温湿度、种植密度等情况,并就基地给排水设施建设、玉米生长情况监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参观结束后,与会人员就华中农业大学智慧农业1000亩示范基地项目建设进行了研讨。
智慧农业研讨会现场(匡敏 摄)
吴昭雄在致辞中表示,华中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创新性强、应用前景广阔、合作机遇广泛,希望通过示范基地建设,辐射带动襄州区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探索形成湖北省特色农产品生产种植模式,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积极力量。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农机作业服务处处长吴昭雄讲话(匡敏 摄)
杨立新介绍了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的相关职能,并表示,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竭尽所能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农村中心主任杨立新讲话(匡敏 摄)
襄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洪兵在致辞中表示,襄州区作为最大受益者,一定积极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主动作为,强化政策支持与服务措施,为华农的专家教授在襄州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条件,确保基地建设早日结出硕果。
襄阳市农业科学院院长冯鹏表示,市农科院将竭尽全力推动校院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合作,在基地项目建设中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苦练内功,加快智慧农业领域人才队伍培养,认真完成好各项合作任务,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创造优异的成果。
在学术研讨环节,11位专家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就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植科学院杨万能教授分析了制约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短板技术,并从大规模智慧农业基地建设和示范、动植物模型与智能决策控制、全产业链智慧农场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工学院黄小毛教授分析了基地的功能建设定位,并提出打造一批大田作物智慧育种示范基地、建设一批智慧无人农场、打造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一个创意景观观光休闲农业示范区的“四个一”建议。信息学院朱容波教授带来题为“认知农业:新一代数据与知识协同驱动的农业新模态”的报告,从感知层、网络层、智能分析与应用层面介绍了对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的认识。
工学院丁幼春教授做了题为“智慧农业与无人农场建设思考”的报告,并从战略定位、顶层设计分步实施、凸显华农元素、凝聚众多有志青年加盟、整合多方力量打造华农新样板等维度提出智慧农业基地建设意见。宏观农业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北京霖智科技有限公司陈琳博士从行业背景、建设目标、核心技术、建设内容等方面介绍了西北区域玉米无人农场初探系统化解决方案。
资环学院张建副教授围绕“高通量低空无人机表型平台助力智慧种业发展”这一主题,介绍了作物表型/性状高精度高通量获取,软硬件一体化平台自主研发的有关研究工作。植科学院宋鹏副教授带来题为“表型机器人研发及应用”的报告,从多机器人平台构建、农业机器人田间应用、田间作物苗动态表型检测方法及开展水稻抗旱多组学研究介绍了表型机器人在基地未来建设中的应用前景。
植科学院吴洪洪教授围绕“纳米智能作物大田应用体系的构建”这一主题,报告了基于纳米感应元件构建纳米智能作物,实现作物早期受胁迫时早期诊断和自我管理的相关研究,并介绍了纳米智能作物轻简化、配套智能农机及相关系统及与其它智慧农业系统的整合的相关构想。展茗副教授结合襄阳当地产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融入“生态集约化”理念、创新“两熟制玉米种植模式”、采用智能化装备、开发玉米智慧种植系统等方面就示范基地建设提出了系统化解决方案。资环学院孟冉教授报告了“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智慧农场玉米病虫害精准监测与预报预警平台建设”的相关研究。高春辉副教授带来题为“智慧农业与土壤菌群的合成生物学”的报告,并提出菌群合成生物学 + 智慧农业的有机、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
副校长严建兵讲话(匡敏 摄)
严建兵在总结讲话中表达了对相关单位和参会人员大力支持基地建设的感谢,他表示,华中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是一个融合了农学、工学、遥感、信息等多学科领域面向未来的示范基地,旨在实现定量遥感、农情预测、农田管理精确化等三个方面的目标,重点解决好五大方面的核心技术问题:即建立农情遥感监测的一张网,绘制农作物系统模拟生产的一张图,开出农作物生长的一张方,形成“耕、种、管、收”全产业的一条链,集成农业数据储存、挖掘、应用的一块云。他指出,当前开展全产业链智能装备技术研究和应用场景缺乏,是制约智慧农业发展的一大短板。一是要整合现有资源,凝聚学校人才力量,聚焦几个典型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作物,从头到尾开展一体化、精细化研究,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农业创新机制。二是要培养一批智慧农业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围绕智慧农业基地建设,带领一批青年才俊聚焦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开展研究,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三是要探索形成智慧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全国首个创办智慧农业专业的高校和全国知名的农业大学,有必要依托基地建设,率先探索出智慧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他表示,希望与大家一起,勠力同心,真抓实干,补齐短板,共同为我国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校襄阳现代农业研究院(校区)、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人力资源部、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总支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上述活动,并同各参与单位就如何高效协同推进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进行深入交流讨论。
据了解,本次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研讨会是“科研梦工场”交叉科学系列学术论坛与产学研实践活动之一,由华中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交叉科学研究院承办,获得了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2022年度重点学术活动项目资助。
审核人: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