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三全育人”巡礼】文法学院:“知情意行合一”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核心提示:文法学院将“知情意行合一”的理念融入三全育人、五育融通的立德树人过程之中。通过打造思政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阵地,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文法学院400余名学子奔忙在荆楚大地,投入火热的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锤炼社会调研的看家本领。走进农村的学生个个争当资源链接员、政策宣讲员、数据调研员、“三农”研究员和农民的勤务员。

“‘五员’加身靠的是一身本领,在农村我能做的事多着呢。”回忆起驻村实践的经历,研究生李翔妹自信满满。2021年,李翔妹在湖北枣阳鹿头镇刘庄村锻炼了半年,宣讲政策、文化下乡、调解纠纷……她一个人扮演了好几个角色。

“多面手”的炼成离不开多维度的培养,文法学院将“知情意行合一”的理念融入三全育人、五育融通的立德树人过程之中。通过打造思政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阵地,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红色基因显性表达

“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不!微弱的声音传来,仍然是那样的平静。”2021年5月,在“红岩”文学艺术与情境式文献展上,张世祎同学用配音的方式讲述了革命烈士江姐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的场景,不少观众心痛泪目。

学院开展“颂红岩”主题党日活动

学院开展“颂红岩”主题党日活动(文法学院 供图)

报名参加党史宣讲,讲好红色故事,对张世祎来说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行为的背后是文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法的底色是红色,要让红色基因显性表达。”学院党委书记瞿明勇表示,文法学院秉承首位留美归国的农村社会学博士杨开道先生提出的“农村研究为农人服务”传统,教育引导学生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着力培养又红又专、知农爱农的时代新人。

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学院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2022年,学院立项“课程思政”示范建设培育项目14项,涵盖学院所有本科专业。院长田北海教授多次向教师群体分享关于“何为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为何”的思考。在他多年主讲的《社会学导论》课程中,嵌入科学精神、反思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大量思政育人元素。

为了进一步提升思政育人质效,学院不断巩固思政育人平台。重点实施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对照院系党组织“五个到位”、党支部“七个有力”指标体系,深入推进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社会工作研究生党支部获评学校样本党支部。

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学院将理论研学、实践研学以及红色艺术作品研学等多种方式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学院开展了党史理论学习、红色歌曲、朗诵、话剧等多种方式的学习教育,号召全体师生党员学党史、唱红歌、讲感悟、做实事。

“小我”融入“大我”

“现在农村的物质条件改善了,但基层社会治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青年干部资源稀缺,村务工作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李翔妹立志毕业后回到农村,做一名为农民谋幸福的耕耘者。

学院积极引导毕业生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课程实习环节,带领学生深入城乡开展田野调查,在观察比较中把握农村社会概貌。依托“十县百村”计划,资助学生参与“十题百村”暑期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读懂中国农村。

2021年,文法学院推行“十县百村荆楚行”活动,并启动武汉乡村振兴“人才导流回乡工程”,首批81位在读研究生、本科生,奔赴武汉市新洲区、蔡甸区,分别开展为期6个月和2个月的实训实践。奔赴湖北多地开展实习实践活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传统文化传承与乡村社区治理中提出了新的思路,在乡村文化产业与乡村品牌发展领域贡献了青春智慧。

“红马甲”志愿服务队七彩假期计划

“红马甲”志愿服务队七彩假期计划(文法学院 供图)

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学院400多名学子将“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献给祖国,在乡村田野、基层社区、防疫一线书写了多姿多彩的青春篇章。百余名同学结合学院“十县百村荆楚行”实践,奔赴湖北各地开展实习调研活动,紧跟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时代步伐,积极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贡献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各类社会实践中,学院的老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实践”,以严谨学风和深厚爱农情怀感染学生,增强兴农使命感。

在老师们身体力行的而引导下,学生自发用专业知识回报社会。近年来,文法学子在已有的社会学、社工专业实习基础上,继续扎根农村、服务周边社区,组织开展“梦想社区”“美好社区”多个社区服务项目,学院“红马甲志愿服务队”近两年共开展服务300余次,累计参与志愿者共3000余人。《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官微等多家媒体对服务队志愿事迹进行了报道。2020年服务队红马甲志愿服务队成为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同年,团队“梦想社区”项目获省级公益优秀项目表彰。

诗心文气涵育丽景人生

文化育人,是立德树人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校风和学风所体现的就是一种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

国学夏令营汇报演出

国学夏令营汇报演出(文法学院 供图)

文法学院注重以文化人,以美育人。连续5年举办国学夏令营,如今已经成为了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青年学生提供精神的滋养,促进青年人形成懂美、爱美的主体意识,并养成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育人之品、文化之品,在一流人才培养中凸显文化育人特色。

金秋雅韵诗文朗诵会

金秋雅韵诗文朗诵会(文法学院 供图)

每年金秋,学校都会上演一场文艺雅集,悠扬的诗歌让狮山校园多了几分浪漫。时至今日,文法学院承办的学校“金秋雅韵”诗文朗诵活动也走到了第十六个年头,从“生命的礼赞”到“足迹”,再到今年的“筑梦”,不断变化的主题与不断优化的形式,让华农学子在这山水校园里穿梭时空,跨越历史和未来,与自然、与社会,甚至是宇宙万物对话。

在文法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融入学生的创造基因。今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展中,有不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殷千姿同学选择在“常州三杰”的红色文化相关的文创设计。王文娟、吴千禧等同学通过动画呈现民间艺术雕花剪纸、黄梅挑花,同学们积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展探索。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心灵被温润滋养,思想被启迪浇灌,行为被浸润陶染。文法学院一群追求诗意学术生活的师生,用一次次美学实践,谱写了一曲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华彩乐章。

(作者系文法学院通讯员胡学谦、晏华华 审核人 周治瑜)

责任编辑:刘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