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青春 > 社会实践 > 正文

【耕读路上】生科学子暑期返乡,助力宜城乡村发展

核心提示:我校生科院师生一行赴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开展社会实践,就地组织支教帮扶、科普宣讲和农业调研等活动来助力宜城乡村发展。

南湖新闻网迅(通讯员 周浚喆 梅斌)近日,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师生赴宜城市开展社会实践,就地开展支教帮扶、科普宣讲农业调研等活动,以实际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促进大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热心帮扶困难儿童,助力乡村美好未来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7月26日,师生一行来到宜城市乐善儿童帮扶中心开展支教活动。同学们依据专业特色设计萌发实验、植物标本制作等系列简易有趣的科学实验课程。轻松愉快的破冰活动后,同学们手把手带领孩子们探索科学奥秘,通过趣味课堂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思维,提升动手能力。

“老师,为什么紫甘蓝溶液遇到其他溶液颜色会改变?” “为什么水果能发电?” “为什么植物能自己产生养料呢?”面对孩子们一系列的疑惑,同学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其解答,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的纯真与信任渐渐地感染了队员,同学们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在带领孩子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我们也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他们在面对生活困难时所保持的积极向上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实践团成员罗海心感慨道。

为深入推进合作,华中农业大学在宜城市乐善儿童服务中心挂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社会实践团指导老师曹扬荣教授表示,将会以此次授牌为契机,加大公益教学力度,加强团队人员配备,提升教学质量,让公益活动一直传递下去,真真切切地帮扶到广大乡村儿童。乐善儿童帮扶中心主任杨丁二在与实践团交流中谈到:“通过国家的精准扶贫,这些孩子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生活得以保障。但是扶贫还需扶志,目前帮扶中心的志愿者们年龄普遍较大,与孩子们之间存在代沟。华中农业大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一困难。”

引导学生知农强农,科普知识青年先行

为促进新时代青年知农爱农学农,提高群众对于现代农业和转基因农业的认识,社会实践团分别于宜城二中和燕京广场开展了关于“大国种业”和“转基因知识知多少”的科普宣讲活动。

7月25日,曹扬荣教授面向宜城二中准高三学生开展题为“大国种业”的科普课程,向学生们讲解国家“三农”战略政策和农业发展情况。他谈到:“农业是国家之本,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只有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才能更好地实现民族复兴。”通过曹老师的讲解,学生们对我国现代化农业体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一同学分享课程感受时说道:“这是我第一次听教授讲解课程,经过学习我对农业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希望自己未来能够进入相关专业深入学习,参与到我国的农业建设当中。”

7月28日,社会实践团来到燕京广场开展题为“转基因知识知多少”的科普活动。队员们面向广大群众开展有关转基因知识的调研,并结合专业特色科普相关知识。在听完队员们的讲解后,许多群众表示对转基因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盲目担心转基因安全。“虽然我们的力量十分薄弱,但是作为农科学子,我们更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去为群众解惑,为转基因知识的科普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实践团成员张萌感慨道。

深入田间调研农业,知行合一服务襄阳

为推进宜城市水稻提质增效,探索“虾稻互作”模式在宜城落地发展。8月1日至2日,社会实践团分别前往宜城市农业农村局、湖北楚绿虾稻有限公司开展调研学习。

“请问‘虾稻互作’模式在宜城地区是如何进行推广的呢?” 实践团就宜城市农业发展以及“双水双绿”产业发展等方面向市农业农村局主任吴运明进行深入交流。吴主任表示,在推广农业种植模式时,应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进行。目前宜城市有四个“虾稻互作”重点实验基地,试验种植面积达5万亩。为更好地推广“虾稻互作”,给予农民稳定保障,政府部门引进了一批优良企业,以收购小龙虾进行深加工,来保障农民的实际利益。除此之外,宜城市全力打造“宜城大虾”品牌,让宜城的龙虾被更多人所知。

实践团走进湖北楚绿虾稻有限公司实验田,深入了解宜城市现行的“虾稻互作”种植模式。企业负责人表示,在“虾稻互作”的种植模式下,稻米质量显著提升、品质更好、口感更香。但由于小龙虾对水质和环境的要求较高,实验田化肥使用量大大降低,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稻米的产量,希望能有新技术运用于“虾稻互作”。实践团一行向企业介绍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提出的“双水双绿”模式,表示将带着实际问题回校后进行深入学习,通过向相关学者请教以解决宜城市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审核人:赵凯博

责任编辑:徐行 游惠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