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荆楚网】十三载支教薪火传承,为乡村孩童播撒科教阳光

核心提示:近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阳光志愿者联盟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此前,团队27名学子分赴江西赣州步前小学、湖北襄阳东巩镇苍坪完全小学和肖堰镇肖堰完全小学,面向200余名学生开班授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叶恒 通讯员 汤春燕)近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阳光志愿者联盟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此前,团队27名学子分赴江西赣州步前小学、湖北襄阳东巩镇苍坪完全小学和肖堰镇肖堰完全小学,面向200余名学生开设“向日葵”班授课。

(图为支教队员合影)

(图为支教队员合影)

迄今为止,这支以“阳光”为名的队伍已连续13年奔赴大山,接力为乡村留守儿童“送课上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为孩子们普及科教知识,打造有趣、有学、有爱的七彩暑期。

学以致用,以趣味课堂培育科教梦

(图为支教队员讲课)

(图为支教队员讲课)

在步前小学,余昊坤是第一个来报名的学生,去年已经参加过一次的他听说大学生老师又来了,赶紧拉着妈妈来排队,他说:“哥哥姐姐很有才,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支教队副队长王彤挤在人群之中,手里捏着厚厚一沓报名表,“他们一大早就在校门口排起了长队,还送来自家种的西瓜表示欢迎。”虽然当地方言给队员们的沟通带来了障碍,但他们一边听着年轻家长的“翻译”,一边打电话和家长反复确认报名信息,最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基础,分成大中小班,设置了趣味数学、自然地理、生活科学等十余门特色课程,实施针对性教育教学。

(图为中班同学认真听课)

(图为中班同学认真听课)

“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生态瓶!”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实践课在这所乡村小学精彩呈现。在支教队员的指导下,孩子们将泥土、水藻、雨花石等道具依次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玻璃瓶中。队员牛文婷介绍,许多孩子都喜欢种植植物、观赏花草以及接触小动物,因此在科学教学活动中,生态瓶是一种能够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教学效果十分显著的工具。孩子们凭借自己的想象在小小的玻璃瓶中构造蜿蜒的河流、月牙状的湖泊、石子堆成的小山,将大自然的生态美浓缩到方寸之间。“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人类呼吸需要氧气,所以人类不能没有植物对不对?”面对小朋友的提问,支教队员汪涵笑着竖起大拇指,通过生态瓶制作,小朋友们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具体的感知。

“感谢华中农大资源与环境学院支教队员给我们带来了暑期的精神食粮,为我们的‘双减’工作注入了活力。”步前小学校长邱荣福说到。支教团十多年来不曾间断,在小朋友们心中埋下求知求学的种子,点燃科教的梦想,未来志愿者和同学们相互配合一定会呈现更加精彩的课堂。

全心奉献,“助学助家助农”齐担当

(图为支教队员走访农户)

(图为支教队员走访农户)

在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支教队员们听说班级里的张恒(化名)家住得尤其远,他们便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踏上了送他回家的路。走过两公里的山路,队员们来到了张恒的家,砖石房子的外墙上爬着厚厚一层青苔。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张恒一直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看见志愿者们满头大汗送孙子回来,两位老人连连致谢,提起自己小时候上学要走两天的山路才能到县城读书,“现在条件是更好了,大学生都来家里了”。

说起张恒的成绩,老人家有些担心孩子语文偏科的问题,拉着志愿者说:“你们是大学生,眼界广,希望你们帮我把他培养成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听着老人的嘱托,冯王福临眼眶湿润,自己教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我们的到来让他们对孩子更多了一份期待,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南漳县的许多村民靠果树种植营生,观音堂村是猕猴桃种植大片区,果树易得溃疡病的问题让当地村民犯了难。得知这一情况,支教队队员们运用在学校掌握的土壤分析方法,在当地种植基地进行了土样采集。学习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队员计划将南漳县的土样带回实验室,之后请资源与环境学院的老师帮助测定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针对实验结果为当地猕猴桃增产提供科学建议。“华中农业大学多年以来数次进入南漳,助力本地‘三农’发展,关爱留守儿童,南漳县的发展与每一位来到南漳的青年密不可分。”南漳县团委书记陈文亮对志愿者们表达了真挚谢意。今年是支教队湖北队队长李英豪第二次来,重逢故土,他欣喜地发现这里高铁通了,山更青了,水也更绿了。在他看来,支教不仅是对孩子们课堂上的爱,也是对他们家乡的关心关注,“猕猴桃种起来了,当地经济发展了,小朋友们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砥砺奋斗,支教是另一场“长征”

(图为同学们展示手工折纸飞机)

(图为同学们展示手工折纸飞机)

去往赣州市于都县支教前,江西队长赵思颖了解到当地的红色历史背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此次支教之行,队员们也时刻以长征精神鞭策自己,队员姚航说:“去支教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我们要克服实际困难才能长久坚持下去”。为筹措支教资金,赵思颖和12名队员在学校启动了义卖活动,为了把更多的资金用在孩子们的教学上,他们买了最便宜的火车票,坐了10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抵达赣州,在学校住宿,用当地农家食材自己做饭解决一日三餐。“不管是教学还是生活都很锻炼人,我们来于都支教,也是体验了另一种形式的‘长征’。”赵思颖说。

有人问:“短期支教就那么半个月,你们走了孩子们还是会回到原来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你们又能带给他们什么呢?”面对不解,连续两年参与支教服务的梁圳说出了队员们的共同想法,“不能因为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就畏缩不前,甚至无动于衷。”对梁圳来说,第一次去支教是热情,第二次再去感受到的更多是“责任”二字。

临别的最后一堂课上,队员们还在和孩子们唠叨着安全注意事项,“不可以到池塘、小河里洗澡!”“不要吃陌生人给的食物!”“雷雨天气要关闭电源”。尽管队员们平均年龄才二十岁,此刻却俨然是操心孩子安全的“大家长”。“和小朋友们说了狮子山见,但是今后有机会我还会再去的。”队员们相信,只要一届又一届的支教人脚步不停,怀着真诚和真知陪伴他们,薪火相传的努力终会带去温暖和阳光。

“经过十几年的锤炼,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支教团队已成为一块金字招牌。”步前村党支部书记刘小龙说。未来,希望在支教团队的接续奋斗中,乡村小学的孩子们能够与高校的莘莘学子同频共振,在家门口接受高质量素质教育。满载着笑与泪,志愿者们依依不舍,“我们抱着一颗诚恳的心而来,换得孩子们一颗真心而去,他们洒满阳光的笑脸是此行最大的收获!”

原文链接:http://m.cnhubei.com/content/2022-09/05/content_15033909.html

责任编辑:刘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