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武汉大学两门通识“金课”走进我校课堂

核心提示:10月11日至12日,我校引进的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经典引导》和《简明世界史(一)》精品通识课程先后开课。我校大一新生共290余人选课并学习。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孔繁霄 通讯员 崔小玉)10月11日至12日,我校引进的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经典引导》和《简明世界史(一)》精品通识课程先后开课。我校大一新生共290余人选课并学习。

导读人文经典,探讨“人”的内涵

11日晚,三教C105阶梯教室济济一堂,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建中带领145名大一新生走进中外人文社科经典作品中的精神世界。

“张之洞在124年前创办湖北农务学堂,再往前五年创办了自强学堂,这分别是华农和武大的前身。”再次登上华农讲台,李建中老师回顾了两所学校的历史渊源,并提出“三有三冇”和“三思三问”,希望同学们在课程学习中可以“视思明,听思聪,疑思问”,勤于思考和提问。

李建中认为该课的定位是“以关键词为核心的跨学科经典导读”。他表示,立德树人中的“人”是大学教育的第一要义,《人文社科经典引导》就以“何以成人,何以知天”为核心理念。他从“人”字的形象释义切入,并从《论语》与仁性、《庄子》与天性、《史记》与使命、《红楼梦》与生命等人文角度,分析了为“人”的含义。

“《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礼字出现了75次,说明孔子认为仁才是礼的核心。”课程首讲中,李老师以“仁”为关键词,导读了《论语》与仁性。他首先从“释仁”的角度分析了“仁”字的字形演变,认为“仁”是“爱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既尊重自己,又尊重别人,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李建中老师与同学交流(学通社记者 孔繁霄)

李建中老师与同学交流(学通社记者 孔繁霄 摄)

李建中又从“问仁”、“问仁人”和“孔子其仁”三个不同的维度展现了《论语》中表达的儒家思想。他感慨道,“仁”是孔子毕生追求,虽其难以实现,但并不可因此降低道德水准,正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李老师又结合孔子育人的理念,认为孔子针对不同学生对“仁”的提问,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既是出于因材施教的需要,又是“仁”丰富内涵在育人方面的具体体现。

授课中,李建中多次提问,同学们的回答妙语连珠。课后,几名同学又与老师交流了有关“仁人”等理念的见解。李建中对我校同学的表现给予赞扬,认为许多同学阅读广泛,敢于思考,提出的问题尖锐深刻。他希望可以从个人、国家和世界三个维度,通过跨学科的通识教育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同学课后提问(学通社记者 孔繁霄)

同学课后提问(学通社记者 孔繁霄 摄)

晓知寰球历史,领悟发展规律

12日晚,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系主任潘迎春教授与同学们相聚三教B305阶梯教室,开启《简明世界史(一)》通识课程的教学。

“为什么要学习世界史呢?”潘迎春老师向同学们抛出这个问题,并娓娓道来她对学史的见解。她引用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的名言,说道:“学习世界历史是在不同民族之间建立理解、尊重和交流的最好方式之一。”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世界已经连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她认为,我国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世界史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可以帮助同学们坦然面对多种政治、文化、社会的差异,平等相处、从容应对。

潘迎春介绍了历史学科的进步轨迹,她说道,传统史学更注重帝王将相等社会上层和政治精英阶层,但历史真正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掌握重大历史事件的大框架下,学习了解历史中普通百姓的生活情况,从而更加贴近学术前沿和日常生活。

“人类拥有的许多科学、文化、艺术与哲学知识都可追溯到古代东方文明。”第一讲中,潘迎春教授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腓尼基和希伯来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等四方面讲解了古代东方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她表示,东方文明都根植于大河冲积而成的平原,以农业活动为主,称为大河文明。

潘迎春展示了标有各文明范围的历史地图,展现了东方大河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起源的不同特点。她说,早期东方文明拥有在相互孤立状态下发生、产生城市和非农业人口、产生灿烂悠久文化等共同特点。

潘迎春老师还通过图文具体介绍了不同种东方文明的城邦发展、贸易往来、农耕文化等沧桑岁月,分享了发明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史诗、出埃及记等历史故事,并分析了不同民族遗存至今或影响至今的经济政治制度、宗教和文化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潘迎春老师讲解苏美尔文化(学通社记者 孔繁霄)

潘迎春老师讲解苏美尔文化(学通社记者 孔繁霄 摄)

“初入大学的我有些许迷茫,缺乏身份认知和意识。”工商2204班许昊元谈及学习感受时说,“《人文社科经典导引》通识课正是围绕何以成‘人’的问题,通过学习东西方先贤的哲思,引导学生如何成为合格公民和博雅君子。”水产学院一名新生在《简明世界史(一)》课后谈到:“世界文明丰富多样,每种文明背后都有其独特、绚烂的历史,作为理科生,希望在学习课程后能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建立起基本的世界史时空观”。

本科生院负责人介绍,引进武汉大学两门通识“金课”是我校进一步强化通识教育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也将积极探索,努力建成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彰显校本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

未来几周,李建中教授将携我校助教团队,与同学们共同导读中外经典著作,以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方式交替教学,并通过小班新创的学术会议、学术辩论、学术演讲和艺术呈现等方式进行授课。潘迎春教授将重点讲授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政治、经济活动,值得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等历史史实,并运用丰富的历史地图资源,培养学生学习世界史的时空观。

审核人:肖湘平

责任编辑:徐行 刘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