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韩佳茵 邹璇)11月27日下午,华中农业大学2022年校园舞蹈大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剧场举行,来自14个学院和大学生艺术团舞蹈团的同学们用曼妙的舞姿“舞动青春”,4.5万余名师生、校友和家长在线上观看了直播。
理学院舞蹈《唐印》(通讯员 张东 摄)
资源与环境学院舞蹈《红船》(通讯员 张东 摄)
水产学院舞蹈《田间·斗笠》(通讯员 张东 摄)
理学院舞蹈《唐印》以唐三彩仕女俑的“复活”,从静态到动态再回归静态,舞者们蹁跹而舞,带领观众穿越千年,走进盛唐时期独有的美学空间,感受厚重的中华历史文化。资源与环境学院舞蹈《红船》借助道具“红绸”,在跌宕的音乐声中将舞蹈动作虚实结合,向人们传递着红船精神。“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水产学院舞蹈《田间·斗笠》以从容的舞姿展现了壮族人民在美丽的壮乡梯田间,头戴斗笠,手捧禾苗,辛勤劳作的生活场景。
外国语学院舞蹈《鲁艺芳华》(通讯员 张东 摄)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舞蹈《无名的功勋》(通讯员 张东 摄)
经济管理学院舞蹈《心声》(通讯员 张东 摄)
园艺林学学院舞蹈《耕读筑梦》(通讯员 张东 摄)
外国语学院舞蹈《鲁艺芳华》以延安鲁艺时期创作的歌谱为线索,追思、回忆、再现峥嵘岁月。舞者用矫健的舞姿,充满力度的跳跃、倒伏致敬“鲁艺精神”。伴随着电报声、不断加快节奏的背景音乐,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舞蹈《无名的功勋》再现了解放前夕党的地下工作者们与敌人斗智斗勇的过程。美丽的藏族女孩,上下翻飞的水袖,经济管理学院的群舞《心声》生动表现了藏族舞蹈的形式和特征, 极具民族魅力。园艺林学学院舞蹈《耕读筑梦》巧妙地将农作时的播种、耕耘、守望、丰收化作舞蹈,展现同学们在耕读路上怀抱守护大国粮仓的梦想奋勇前行的青春风貌。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舞蹈《渔光曲》(通讯员 张东 摄)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舞蹈《守护》(通讯员 张东 摄)
公共管理学院舞蹈《生生回响》(通讯员 张东 摄)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舞蹈《渔光曲》是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一个片段,一群身着旗袍的舞者借着板凳和蒲扇起舞,举手投足皆绰约多姿,将旧上海弄堂一幕幕静谧美好的生活场景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舞蹈《守护》节奏鲜明,感情充沛,生动地再现了彝海结盟后,小叶丹夫妇及彝族同胞保护红军队旗的感人故事。生生回响,声声回响。公共管理学院舞蹈《生生回响》来源于海南保亭黎族的非遗文化“跳娘舞”,也就是打碗舞,在阵阵清脆的声音里展开了一幅海南黎族儿女勤劳智慧、团结奋斗,共建美好生活的美丽画卷。
信息学院舞蹈《烈火中永生》(通讯员 张东 摄)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舞蹈《书的流离》(通讯员 张东 摄)
文法学院舞蹈《雨涧春行图》(通讯员 张东 摄)
工学院舞蹈《一个都不能少》(通讯员 张东 摄)
“绣红旗”“解放的歌声”……信息学院舞蹈《烈火中永生》以较为悲壮低沉的音乐和极具感染力的舞蹈,向观众展现在重庆即将迎来光明之际,革命者们为此做出的牺牲奉献。刺耳的警报声,慌张压抑的氛围,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舞蹈《书的流离》讲述了抗战时期一批大学被迫南迁,青年学子们为守护知识的留存与文化的延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故事。随着“潺潺的雨声”响起,身着青白色莲裙的舞者们迈着轻快的步伐,撑着油纸伞挥舞衣袖,裙裾飞扬,仿佛正漫步于雨涧中……文法学院表演的中国古典舞《雨涧春行图》展现了中华文化悠久深厚的美学传统,体现了独特的舞蹈韵味。而在工学院舞蹈《一个都不能少》中,身着彝族服饰的舞者们背着板凳,在轻快的节奏中翩翩起舞,展现了当地人民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大学生艺术团舞蹈团舞蹈《远山不远》(通讯员 张东 摄)
14个学院表演完毕后,我校大学生艺术团舞蹈团表演了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为原型创作的舞蹈《远山不远》,通过舞姿讲述他们从成都奔赴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支教,扎根当地十余年,将热血与青春奉献给山区孩子的感人事迹。
经现场评委打分,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获得一等奖,公共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获得二等奖,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理学院、园艺林学学院获得三等奖。
审核人:彭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