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狮山时评 > 正文

【言论】强化有组织科研 塑造学校发展新动能

核心提示:破解高校科技创新面临的“时代之问”,需要我们敢于自我革命,紧跟创新步伐,杜绝陷入战略被动,紧扣“国家所需”,洞察“未来所向”,竭尽“自身所能”。要加速集聚创新资源,充分激发创新活力,为农业科技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征程中做出更大贡献。

近期,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的“一强化、两加快、两提升、四推进”重点举措,就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作出新部署,要求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有组织科研是高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国家战略力量的重大战略安排。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加强有组织科研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有组织科研的总体要求,主动变观念、变机制、变模式,以新的科研组织范式推进学校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以更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服务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目标。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变观念,提升学校科研引领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研选题是科技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多次讲,研究方向的选择要坚持需求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科技竞争空前激烈,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目前,农业科技受制于人的风险凸显,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依靠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抢占世界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我们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把过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能干什么就干什么”转变为“国家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要坚持“四个面向”,有目的、有导向地组织科研,改造传统的科学研究范式和科研组织范式,构建有利于履行服务使命的有组织科研新形态。要聚焦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战略需求和紧迫需要,形成同国家和区域战略目标、战略任务紧密对接的主攻方向和使命清单。重点解决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相关的急、难、卡等技术问题,集聚力量攻关农业科技创新链中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引领农业科技创新。

聚焦增强创新效能变机制,提升学校科研组织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高校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各类科研院所的积极性,发挥人才济济、组织有序的优势,形成战略力量。新时期,学校强调有组织科研并不是不重视自由探索,更不是不搞自由探索,而是在更好发挥自由探索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组织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创新高地建设,推动学校科技创新更高质量发展,争当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力量“排头兵”。我们要围绕重大需求和攻关任务,成建制、体系化布局学校创新平台,形成承载国家使命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要聚焦农业和生命科学前沿及卡脖子问题,在项目组织上变“被动接单”为“主动谋划”,强化重大科技攻关任务顶层设计,完善建立重大任务组织机制,探索“揭榜挂帅”“赛马制”“定向择优”等项目组织方式,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产业发展的需要。要围绕农业产业发展的突出制约技术,有组织化的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紧密合作,建立“企业出题、学校答题”的合作模式,拆除阻碍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篱笆墙”,疏通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以高质量科技合作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聚焦创新团队建设变模式,提升学校科研战斗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高校科技评价改革也取得了系列成效,但科研团队“小而散”、科研成果追求“短平快”、重数量轻质量轻贡献的状况没有实质性改变。能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能否解决好农业“卡脖子”问题是学校有组织科研的追求与根本目标。要实现这个追求与目标,最核心、最关键的是要有一大批领军型科技创新团队,建立起科技攻关由分散自由的单兵出击向聚焦目标的大兵团作战转变的新模式,形成以重大科研任务为牵引、多学科协同、上下游衔接的一体化组织实施方式。要鼓励引导科研人员积极参与重大任务攻关,不简单以科研成果完成人排序作为衡量标准,更加强调对科研成果的实际贡献,强化协同创新。

破解高校科技创新面临的“时代之问”,需要我们敢于自我革命,紧跟创新步伐,杜绝陷入战略被动,紧扣“国家所需”,洞察“未来所向”,竭尽“自身所能”。要加速集聚创新资源,充分激发创新活力,为农业科技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征程中做出更大贡献。

(本文作者系南湖新闻网通讯员 江晶)

责任编辑:蒋朝常 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