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文涛)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20个中央一号文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粮食安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民增收致富等百姓关心的9个方面,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引发全校教师广泛热议。作为新时代“三农”科技工作者,我校服务农业生产一线的教师们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努力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李林:智慧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一号文件有多个部分提及了智慧农业在我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强调了设施农业、智能农机、农业农村大数据、信息技术等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要围绕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展开系列研究,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加速农村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助推智慧农业新的发展。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教授彭贵青:一号文件为畜牧业科技研究指明方向,下一步要重点抓好育种、疫病、营养、养殖废弃物等方面工作,即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健全基层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网络,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和重点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大力发展青贮饲料,加快推进秸秆养畜;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改造升级,建立健全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
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刘玉荣:一号文件强调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仍面临着土壤干旱、养分贫瘠以及极端天气频发等多重压力,严重影响我国耕地产能。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要继续深入开展土壤保护、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等领域的研究,为推动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农业降碳、减污,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智力支持。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欧阳亦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一号文件更将“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三农”战线的高校教师和水稻科研工作者,肩负着农业创新人才培养和农业科技攻关的重任。要深入学习贯彻文件的相关精神,积极响应“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要求,通过“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解决水稻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促进稻米产业提质增效,切实推进乡村振兴。
园艺林学学院教授柴利军:农业科技创新是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保障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一号文件指出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农业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将紧密依托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平台,坚持“四个面向”,围绕园艺作物种源自主可控、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重大需求开展集智攻关,为促进园艺科技创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工学院教授廖宜涛:一号文件要求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大力推进冬闲田种植油菜。全方位提高机播质量是大面积提升单产潜力的有效措施。华中农业油菜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团队将围绕保障油菜丰产增产所需关键技术实现新的突破,并通过智能化升级以解决播种作业质量严重依赖操纵人员经验的问题,以技术创新引领支持产业发展。
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露: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这对于解决城乡差距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作为一名在农业高校从事经济管理研究的教师,对此应加以深刻理解,充分发挥个人专业优势,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强化县域内的城乡融合,促进城乡间要素流动来谋求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发展差距,重构中国城镇化的道路模式等方面着力开展研究。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魏雪团:一号文件要求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由于传统动植物生产和食品加工方式所面临的资源超载、环境污染、投入产出比低等诸多压力已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发展以食用真菌、藻类等为代表的替代蛋白产业将具有巨大变革意义。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将坚持践行大食物观,通过科研探索更加丰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食物资源,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为满足人民对食物安全、营养、健康的需求尽绵薄之力。
文法学院副教授袁泉:一号文件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党组织领导”就是要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群众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将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的关键。这一决策部署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定盘星”,也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深化学术研究的“指南针”,要继续在既有研究基础上,聚焦这一命题,我将坚持问题导向,产出有助于乡村治理实践创新的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孔浩:乡村振兴,人才为先。一号文件再次对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做出明确部署,针对不同类型乡村人才引育并举,多元培养提出明确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开展系列研究和教育活动,推动激活农村党员干部“头雁”领航、吸引乡村发展能人“群雁”同航、培育后备人才力量“新雁”随航,在力促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结构更优、素质更高、能力更强、活力更足过程中,更好打造乡村振兴“群贤共治”新局面。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曾晨: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将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围绕如何在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供保任务中守好耕地保护的红线,如何加强城乡地域中要素流动、结构融通和功能互通等问题开展研究,为促进形成城乡融合的高质量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审核人: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