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陈琪梦 王铭巍 通讯员 李凡)3月16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副校长严建兵教授在荟园学生社区学生综合服务楼与40余名同学共话建设农业强国的青春担当。
副校长严建兵教授与同学们亲切交流(学通社记者 付欣然 摄)
严建兵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向同学们介绍了全国两会的基本知识。他表示,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第一次全国两会,自己同来自各界各领域的委员一起参与国是、履行职责,这是荣誉,更是责任。通过全国两会,严建兵认为自己更为深入理解了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发挥的充分作用,亲身感受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点优势和生机活力。
“参加全国两会期间,您提出《关于发展高蛋白玉米实现大豆进口替代》的提案,请问您的出发点是什么呢?”一位来自经济管理学院的同学率先举手提问。“大家认为中国的粮食问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严建兵一边邀请同学们共同回答,一边列数据、摆事实、讲道理:“我国粮食问题的核心是现有耕地不能满足足够蛋白的供给,而我们用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全球近20%的人口,但同时也消耗掉了较多的化肥农药,给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
严建兵进一步解释道,我国饲料粮的主要来源是玉米和大豆,玉米便是其中最重要的能量饲料源,但目前普通玉米的蛋白含量只有7%到9%。因此,我们要在玉米饲料中添加豆粕进行蛋白补充,而我国大豆自给率低,大豆和豆粕严重依赖于进口,人民群众对食物的多样化需求日趋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向科技进军,发展高蛋白玉米来实现大豆进口替代,这样既从源头上提高了能量转化与饲料转换率,减少对大豆和豆粕的进口依赖,降低饲料生产成本,同时也缓解了农业生产的资源环境压力、提高农民种植玉米的收益。
“严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说,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我们应该怎么理解这个‘根基’的作用呢?”一位同学提问道。“我们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就要认识到农业是基础,基础不牢,大厦不稳。”严建兵循循善诱,在帮助同学们理清逻辑的同时,启发同学们思考:“大家想一想,一旦农业出问题,饭碗被人拿住,看别人脸色吃饭,那还谈什么现代化建设呢?”
严建兵认为,中国有14亿多人口,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住自己的饭碗,这就要求我们提高粮食的产能。同时,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打开思路,牢固树立大食物观。“我们‘吃饭’不仅是消费粮食,猪肉、牛奶、小龙虾等样样都是美食。”他以我校“双水双绿”研究成果为例,谈到生产模式的改变让小龙虾更快更新鲜摆上我们的餐桌。严建兵表示,在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我们“吃饭”还要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空间拓展,从传统农作物、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多途径丰富我们的食物来源。
一位来自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同学问起“智慧农业”专业的发展前景,严建兵回答道:“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他结合扬翔公司“智慧养殖”团队开创出智能“楼房”养猪模式的例子,向同学们讲述了近年来我校在智能农业领域的超前布局,努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目的就是要把同学们培养成为战略领军人才,“大家作为华农的学生,一定要有这个自信,因为我们是专业的。还要有这份舍我其谁的担当,我们都不去投身建设农业强国这件事,还有谁去做呢?”
最后,严建兵勉励同学们要怀有壮志凌云之心,做研究、搞科研一定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科研成果更多转化为造福人民的实际成效;要学会与人相处之道,不断提高人际交往和社会化能力,有机会要多走出国门学习实践;要强健体魄、勤于锻炼,把身体素质搞好搞扎实,更好支撑起投身繁重学习和科研任务的需要;要多读书、读好书,在不断汲取知识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不断钻研精进中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审核人:祝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