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缘于“我有一个伟大的想法”;梦想,源于“创建心中‘理想的公司’”。
从一介文弱书生,到高新技术企业掌门人,再到种业强“芯”的引领者,她是“创新的践履者”,亦是“温和的坚定者”。
她就是许洁婷,我校2022届博士毕业生、未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如今,她正带领着团队,攻关种业“芯片”,着力锻造生物种业创新的“利剑”。
许洁婷在实验田
缘起:“我有一个伟大的想法”
3月30日上午,作重一楼报告厅座无虚席,第二届刘纪麟玉米遗传育种奖学金颁奖仪式在这里举行。作为捐资助学一方,许洁婷娓娓道来,她的创业史逐渐为人所熟知。
还记得,那是2015年的一个午后,她来到严建兵教授办公室。还没等坐下,严建兵一边泡茶一边说:“我有一个伟大的想法要和你谈谈。”
“严老师对科学研究的激情和自信使我大为震撼。”许洁婷被玉米团队这种年轻活跃、热情四射、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学术氛围所感染。她毅然决定读博。
说“毅然”是因为在这之前,她已经在国内的先正达和中国种子集团工作了9个年头,她一度认为会在那里退休,“我甚至连退休养老的时光都安排好了。”
第二届刘纪麟玉米遗传育种奖学金颁奖现场 (学通社记者 高言曦 摄)
许洁婷在颁奖仪式上发表感言 (学通社记者 高言曦 摄)
就这样,2016年她开始攻读在职博士学位。她说,师承严建兵教授是她人生的“重要转折”,更是“梦开始的地方”。
那是一段奋斗之路。“本觉得在职博士会轻松一点,不曾想导师‘一视同仁’,”她坦言这样的要求“有些高”,“科研路漫漫,那时真不知道有多少‘坑’要去趟,多少‘雷’要去踩……”
2017年,严建兵鼓励她创业,去实现“伟大梦想”。一时间,许洁婷每天早上睡眼惺忪时总会面对两个“Hard”,一个是学业,一个是创业,“Double Hard模式”让她未免惆怅。她还曾艰难抉择过,如果不能兼顾,到底是保公司还是保学位……
也是那一年,许洁婷联合一群有梦想有闯劲的年轻人奔赴江苏常州,在一块只有500平方米小场地扎下根来,激扬青春、追逐梦想。他们给公司取名为“未米”,即未来的粮食,他们的理想是要通过精准育种,破解基因密码,赋能中国粮食安全。
在学业上,她也勇攀高峰。在导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他2022年毕业,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Plant Cell,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和《作物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篇。
观察实验
博士毕业论文答辩
奋斗:一切为了“理想的公司”
事非经历不知难。团队创业之初,资金问题是他们碰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处于起步状态的未米,并没有获得大规模投资。
如果不能开源那只能节流。许洁婷直言:“原来我们在‘大厂’做实验,所用的仪器、试剂几乎都是最好的。自己创业后要精打细算、节约成本,渐渐也摸索出了许多既便宜又好用的国产物材,提高了生产效益。”就这样,未米一边慢慢攒钱、一边添置设备、一边打开市场,公司的日子“慢慢好起来了”。
公司的“团结力”让人感动。2019年,在公司初有起色后,他们计划着在7月中旬搬迁至新工业园区。可就在6月底,老试验基地突然停电。“搬!”一声令下,大家齐心协力,两三天的功夫,就实现了实验室的“打包转移”,保证了在研项目的进度。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公司园区被封,如何保障植物材料的存活成为了一个棘手难题。经过和园区的反复沟通,他们得到了每次可出入6人的名额。“为了拯救材料,许多没有得到名额的同事跑去园区门口‘刷脸’寻找机会上岗,大家都很热爱工作,都很想为公司做出贡献。”
除了植物材料的存活问题,技术上的波动更让人忧心。在做玉米的遗传转化时,温室环境气候变化、实验药品批次的问题使得整个体系出现了“bug”。八月份起始,按照计划,三个月左右玉米便可出苗。可当三月期限已过,玉米还没出苗时,大家的心理压力一瞬间大了起来。
“没能兑现对客户的承诺,我们非常内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客户却表示了理解,不仅延长了交付期限,还主动汇付了款项,帮助公司渡过难关,这一暖心的举动令公司的同事们十分感动。
许洁婷对自己的评价是“温和的坚定”,一旦下定决心做的事,遇到困难也不停下脚步;为了心中的理想和坚持,跌倒后也会重整旗鼓再次出发。每一次困难对她而言,都意味着一次进步的机会,如此一来,公司的体系就会不断优化,技术也会更新换代。
白手起家,从常州到海南,从最初的不到10个人发展到100人,如今,未米已经建立了包括玉米、水稻、大豆、棉花、小麦、黄瓜、番茄、生菜等在内的多种植物的种质资源和知识产权创制平台,组建了一支大田、分子、遗传转化、项目研发兼具的高素质研发和产业转化团队。
而公司建立之初的资金问题,也因公司声誉提升、客户信赖迎刃而解。从资金短缺,到行业资金介入,再到数千万Pre-A融资、估值数亿的发展前景,未米只用了5年时间。
华农人在未米公司
未米员工正在检测植株
梦想:创新维艰,但将“一往无前”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创新是未米由小变大的“法宝”。
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当今种业的发展正蓄势待发。在国内种业“卡脖子”的背景下,要打赢种业翻身仗不仅是一场艰难的“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
成长路上,未米不单是技术承接,并且还掌握了核心技术集成创新,不依赖基因型的高通量转化体系和基因编辑体系建立服务了大部分中国玉米科研单位,多个基因编辑产品进入安全评价期,走在了行业前列。
“我的原则就是要做有价值的企业,我们未来想更多在生物育种这方面发力,”许洁婷说,“希望未米人在公司能够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从中有更多成就感、获得感。”
“人是要有梦想的,”每当创业遇到坎坷时,她总会想起导师严建兵的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们选择梦想、选择筑梦而行。”
她说,他们的梦想就是基于现有的大数据和材料资源,发展精准育种技术。这是指引方向的灯塔,未米的事业,就是同有梦想的人一起实现梦想。
实验幼苗
培养皿幼苗
繁忙的实验室(本文照片除标注外,由受访者提供)
“如果把玉米蛋白含量从当前8%提高到13%,每年可以多提供1350万吨蛋白,相当于3500万吨大豆提供的蛋白。这既能从源头上提高能量转化与饲料转换率,也能减少对大豆和豆粕的进口依赖。”这是严建兵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的建言,也是未米未来一段时间努力的方向。
开发抗锈病、高蛋白、高DHA/EPA、密植、增产等玉米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性状,搭建全基因组育种所需的单倍体诱导平台、育种测试平台……如今,未米正与严建兵团队合作,在不牺牲产量的前提下发展高蛋白玉米,通过精准基因编辑,将高蛋白的性状导入到骨干品种,为生物育种技术集成产业化打牢基础。
2000㎡标准现代化实验室、20亩全年候温室、发明专利24件、实用新型5件、软件著作权6件、植物新品种1件、外观专利2件……常州市“龙城英才”企业、江苏省“双创人才”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型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许洁婷表示,这些成绩和荣誉,既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热爱、沉浸、坚定……对于生物育种的期待,许洁婷表示:“我跟严老师的想法一样,希望我们的生物育种技术能够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发挥引领力,一往无前!”
【简介】许洁婷,我校2022届博士研究生,师承严建兵教授,未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上海交通大学植物学硕士,华中农业大学遗传学在职博士,致力于基因组编辑技术和作物遗传转化技术在现代农业领域的研究、转化和应用。2009-2017年间在先正达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和中国种子集体有限公司生命科学技术中心任职,研发高效作物转基因技术体系,搭建高通量作物转化平台,申请了《一种玉米骨干自交系的高效转基因方法》等7项专利。2017年联合创办未米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建立了高通量的玉米、大豆和棉花等作物基因编辑平台,创制玉米基因编辑突变体库,发展精准育种技术,已申请专利36件,其中24件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及1件外观专利获得授权。以共同第一作者在《Plant Cell》, 第一作者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和《遗传学报》上发表论文3篇。
(本文作者系校新闻中心记者 川竹 学通社记者 吕梦涵 审核人 杨芳)
原文链接:https://share.gmw.cn/difang/hb/2023-04/09/content_36485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