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全国学术年会闭幕

核心提示:4月28日上午,历时4天的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光谷希尔顿酒店落幕。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秘书长唐威华主持本次会议。

曹晓风院士作报告(通讯员 王文豪 摄)

曹晓风院士作报告(通讯员 王文豪 摄)

朱玉贤作报告(通讯员 周毅 摄)

朱玉贤作报告(通讯员 周毅 摄)

王二涛作报告(通讯员 王文豪 摄)

王二涛作报告(通讯员 王文豪 摄)

严建兵作报告(通讯员 王文豪 摄)

严建兵作报告(通讯员 王文豪 摄)

陈晓亚闭幕式致辞(通讯员 周毅 摄)

陈晓亚院士闭幕式致辞(通讯员 周毅 摄)

南湖新闻网讯 (通讯员 牛梓萌 杨睿 李纵擎)4月28日上午,历时4天的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光谷希尔顿酒店落幕。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秘书长唐威华主持本次会议。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院士曹晓风带来了题为“tRNA修复调控水稻温敏不育的机理研究”的报告。她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出发,结合水稻对低温敏感的特性,围绕水稻的小分子RNA合成途径,揭示了OsAGO1d响应水稻低温度分子机制。随后,她针对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详细讲述了温敏不育系水稻的TMS5/RNase ZS1调控温敏不育的分子机制,并分享了植物tRF的产生和可能的功能。

武汉大学教授朱玉贤围绕“棉花基因组中蛋白质编码基因总量变化之谜”的主题,以LTR含量较高的基因组,蛋白质、功能RNA编码基因总量可能随转录组测序量加深而增加为切入点,从亚洲棉转录组极高通量测序发现大量未被前人注释的ITG基因、棉花ITG基因特征分析、表达模式和发生机制四个方面,揭示了棉花等高等植物基因组中,已报道的蛋白质或功能RNA编码基因可能显著低于实际数量的事实,此数量差异主要来自近现代LTR爆发产生的、可被称为基因间区基因的群体,因其表达量低而被前人的注释所忽略。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王二涛讲述了相关实验室在菌根真菌共生、豆科植物根瘤共生固氮建立过程、大豆定型根瘤结瘤相关共表达模块和共生信号开启“正反馈调节环”方面的相关研究,阐释了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分子机制,预测了科研进展所能带来的实际成效。

华中农业大学严建兵教授从玉米的起源出发,分别回答了玉米是如何被驯化、不同作物之间的驯化是否具有共性、这种共性是否是人工选择产生三个问题,并在基因组学水平上对玉米和水稻趋同选择的广度进行了评估。最后,他指出趋同选择是对环境的适应,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闭幕式上,唐威华宣布了获得优秀墙报奖的名单,谢道昕院士、朱玉贤院士等为华中农业大学周亚茹、华南师范大学廖阳斓等获奖者颁奖。

大会最后,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陈晓亚进行总结发言。他鼓励青年学者、科研工作者在努力提高科研能力之余,多参加学术汇报,在沟通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

据悉,本次大会由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举办,华中农业大学承办,武汉大学、上海枫林植物科技发展基金会协办。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1家单位,匡廷云、许智宏、张启发、陈晓亚、李家洋、赵进东、朱玉贤、韩斌、曹晓风、种康、刘耀光、谢道昕和杨维才等13名院士及1000多名代表参会。

审核人:朱龙付

责任编辑:蒋朝常 韩佳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