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行知 梅斌)6月18日上午,狮山书院“对话科学家”活动在二教101举行,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宏斌受邀作“和合尚中——享一束自己的光”主题讲座,与师生交流分享科研道路上的经历与挑战。
“博士预备毕业那年,我遇到毕业政策变化,同时学校田间试验的条件无法满足实验要求。外界的种种变化和压力,促使我要从绝望中找到希望,为自己的科研道路找到光明的道路。”王宏斌回忆期博士生涯,讲述了博士论文在选择研究方向和方法时的曲折过程。当时的他摸索出两条可行的研究方向,一条是利用水稻基因组数据猜测目的基因的位置,另一条则是从进化层面入手,探究基因组内片段的关联,从而解决自己的问题。经历了多番尝试,他从头自学《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利用网上的免费软件,创新性地用进化分析的手段推进自己的课题,最终文章得以发表。“这段意外的经历提高了我的学习能力,也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王宏斌特别向大家分享了他的体会,“认知学习和辨析思维才能帮助我们走出科研瓶颈,各个领域都是如此。”
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资金的支持,王宏斌向在座师生分享了他攻克基金申请所遇困难的经历。实验室成立初期,在自身条件欠缺、竞争激烈、经验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王宏斌连续两年申请国家基金都无功而返。“第三次申请时,我在实验逻辑、解决方案、申请心态等多方面进行优化,坚定信念,直面挑战。”经过反复阅读评审意见,分析落选原因并不断加强自身的积累,他在第三次申请的时候终获国家基金,拿到了独立科研的“第一桶金”。“咬定青山不放松”是王宏斌多年科研道路的常态,王宏斌回顾到,实验室第一篇Plant Cell的文章富含创新性,倾入了颇多心血,但投稿初期连连被拒。王宏斌根据编辑提出的意见,据理力争,进行了深刻的辩解,最终打动编辑,文章得以接收。“正如古书所言,善败者不亡。多尝试便有了经验,有了经验便能接近成功。”
2010年,王宏斌带领着实验室的同学们参加了国际光合大会,并萌生出了将现有研究方向转为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想法。想法实施初期,困难如意料中一样层层阻碍课题发展:实验体系的探索、背景知识的缺乏、审稿人的质疑。面对这样熟悉的困难局面,王宏斌鼓励实验室的同学们“但试无妨”,多次修改和填补现有的实验方案,逐渐在光修复系统、光效优化等多个方面取得优异的成果,突破性地在3年内发表了多篇顶刊文章。“不变的是内心的笃定和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变化。”王宏斌在分享后总结了自己的感悟,在场师生表示深受鼓舞,受益匪浅。
目前,王宏斌立足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将研究方向对准了中医药药用植物,深入探索中医药药用植物中的科学问题。中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王宏斌谈到自己的研究初心,鼓励在座的同学将自己的研究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提醒在座同学看清“大环境”,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出富有自主创新的“大成果”。“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的支撑,科研工作者们要弘扬优秀传统,肩负新时代的科技使命。”在正确的道路上笃定前行,方能享受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束科研之光。
审核人 严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