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青春 > 社会实践 > 正文

【耕读路上】生科院社会实践团队赴甘肃临夏探寻非遗文化

核心提示:7月6日至13日,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实践团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探寻非遗文化魅力,开展非遗和民族文化宣传,传承非遗文化。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马阳 赵欣悦 晏果)7月6日至13日,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实践团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探寻非遗文化魅力,开展非遗和民族文化宣传,传承非遗文化。

“政府提供给了我们舞台,贤孝才有机会走出去。”河州贤孝非遗传承人李春文为同学们介绍了“贤孝”文化的发展历史。“贤孝”是一种以三弦伴奏的古老叙事性民间说唱艺术,其内容多以倡导民族团结、向上向善等为主。河州贤孝曾多次参加“全国非遗文化周”活动。李春文感慨道:“河州贤孝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这也为我们和其他曲艺文化友好交流提供了重要渠道。”

实践团与李春文交流

实践团与河州贤孝非遗传承人李春文交流(实践团 供图)

进入充满民族风情的八坊十三巷,实践团成员们见到了身着回族传统服饰的临夏刺绣非遗传承人马建新。在欣赏马老师精美的刺绣作品时,大家注意到,马老师的作品将各民族文化元素融合在了一起,队员们询问原因后,马老师笑着说:“临夏市拥有24个民族,在长久的发展中,大家共同生活,文化很早就融合在一起了,我并没有去刻意去创造,只是将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场景记录了下来。”

马建新指导实践团成员刺绣

马建新指导实践团成员刺绣

随后,马建新又向同学们讲解了一些刺绣针法,并让同学们亲自上手体验临夏刺绣。实践团体验完后,队员马阳表示:“临夏刺绣的手艺很复杂,但看到所绣图案活灵活现地飞舞在底布上,非常有成就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学习这项技艺,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让民族文化走出去。”

通过与两位非遗传承人交流,同学们深深感受到国家对非遗保护的大力支持。而临夏非遗中多种多样的民族元素,也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魅力所在。

访谈中,两位非遗传承人都提到非遗传承难的问题,河州刺绣更是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对此两位传承人呼吁年轻人可以多关注非遗,别让瑰宝埋没。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意识到,作为年轻人,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积极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民族文化蕴含在历史的变迁与兴衰中。为了解临夏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实践队走进当地博物馆,探访民族文化背后的历史渊源。

实践队还参观了临夏闻名遐迩的古建筑东公馆,这里是河州砖雕、木刻、彩绘的集大成者,凝结着临夏各民族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临夏砖雕不仅仅是甘肃省临夏地方传统艺术,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东公馆内,每一幅砖雕都精美无双,栩栩如生,将诗、书、画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其精美程度令人惊叹。不止于此,这里的建筑还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厚重的历史底蕴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了以非遗文化为媒介,促进民族团结、地区发展的重要性。

在中国马家窑彩陶博物馆,实践团成员认真学习了彩陶的历史文化。彩陶是临夏地区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之一,蕴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和古人的智慧。出土的酒器中,还有不少为部落结盟时使用。由此可见,在当时不同民族间就已经有了融合团结的概念。

“驾言各勇往,实践仍精思。”为切实贯彻民族团结精神,以非遗文化带动民族凝聚力,实践队在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东公馆内举行了一次非遗和民族文化宣讲活动。

实践团进行非遗与民族文化宣讲

实践团进行非遗与民族文化宣讲(实践团 供图)

实践团面向各个年龄段的活动参与者在问答环节设计了不同难度的题目,向参与者讲述什么是非遗、非遗与民族团结之间的联系以及非遗如今面临的困境。临夏民众及游客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团队的宣传和讲解为非遗和民族文化的传播贡献了力量。不少参与者表示“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从中收获到了很多”。

宣讲结束后,团队成员赵欣悦谈道:“通过本次活动,我感受到了民族非遗的魅力,但也同时意识到了非遗宣传面有待扩大。未来,希望我们每一个青年都积极为民族文化传播贡献一份力量。”

团队成员耿楚熠在实践后说起自己的感悟:“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我们认识到非遗与民族团结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要自觉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提升文化自信,积极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里来,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的责任感。”诚如团队队服上所写,“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通过此次实践,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民族非遗的魅力,传播了非遗蕴含的民族情怀,增强了民族认同感。“民族团结我践行”实践专项引导着当代青年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上行稳致远。

审核人:唐永木

责任编辑: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