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社会服务 > 正文

【耕读路上】信息学院学子开展“学生党员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核心提示:7月9日至15日,信息学院赴江西于都县潭头村暑期社会实践团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为主题来到赣南革命老区于都开展为期七天的研学活动。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嘉弈 谌玥)7月9日至15日,信息学院赴江西于都县潭头村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党员实践团)的8名本科生跟随带队老师袁嘉晨,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为主题来到赣南革命老区于都开展为期七天的研学活动。团队探访“红军村”潭头村,重走潭头“硒”望路,走访基层干部,根植兴农爱农之本领,凝聚脱贫攻坚之力量。

研学团成员认真聆听并记录访谈内容(通讯员 龙诗琴 摄)

研学团成员与老党员深入交流(通讯员 龙诗琴 摄)

访于都潭头村,凝脱贫攻坚之力

党员实践团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了于都县潭头村的老党员孙观发的家中。“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梓山镇潭头村,察看村容村貌,到了我家里,仔细察看了厨房、卧室,后院和厕所,问‘吃的油是不是自己生产的’‘用的液化气多少钱’‘厕所好不好用’。然后同我们一家和镇、村干部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询问我家收入、儿子儿媳就业、孩子上学吃饭、家里的困难等。”孙观发爷爷介绍道。

“在党的带领下,我们潭头村更美了,我们潭头村更富了,我们潭头村精神面貌更好了!”当团队成员们问到潭头村十年间的变化时,孙观发爷爷如是说。根据孙爷爷所述,潭头村通过发展富硒蔬菜产业、兴办就业扶贫车间等有效举措,2017年,潭头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而今的潭头村,建设了孜和院、研学场馆和昆虫馆,外面还有一个荷花池。“党中央很关心我们村的发展情况。”孙观发说道,“这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感觉一年一个样,越来越好。”

富硒土助民致富,潭头村的十年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赣州市于都县时嘱托,应该紧扣“长征源头,生态硒都”战略发展定位,将“富硒”牌打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响。依托得天独厚的硒资源、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当地发展了一条以“硒”为中心的特色发展之路。在于都硒博馆中有各式各样的富硒农产品,更有富硒预制菜、富硒饮品、富硒功能食品等深加工产品陈列其中,“诉说”着于都农产品的优秀与特殊。

“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不断做大做强富硒产业。”这是于都县富硒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冬香对当地富硒产业发展的概括。如今,当地的许多农产品插上了“富硒”翅膀,品种变得更多,销售渠道也变得更广,富硒产品的品类由单一的蔬菜,发展至大米、茶叶、禽蛋、酱油、各类蔬菜等。目前为止,潭头村已拿到6个富硒产品认证,还注册了“潭头富硒大米”品牌,产业发展品质显著提升。村民们说:“以前水稻3元一斤,现在10元一斤还供不应求,种田更有滋味了”。如今,这样的“硒罕”事在梓山乃至全县都不再稀罕,越来越多的群众、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入到富硒产业发展中来。

潭头村书记刘锦华向研学团介绍富硒产业(通讯员 李嘉弈 摄)

潭头村书记刘锦华向研学团介绍富硒产业(通讯员 李嘉弈 摄)

对话基层干部刘锦华,聚焦当地兴农本领

如今的潭头村,已呈现出阡陌交通、果蔬丰盛、生态宜居的新农村景象,村民们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在当地干部的带领下,潭头村大力实施村庄整治。以道路建设为先导,构建道路整体网络,实现村、组、户道路交错相通。通过村庄整治,潭头村呈现出“阡陌交通、果蔬丰盛,平坦整洁、柳绿桃红”的生态新村景象。潭头村将当地富硒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有机结合成立了旅游合作社。优美宜居的景色也吸引来了大批游客,潭头村书记刘锦华自豪地说:“对的,一天是很多,那个大巴得过来很多趟。我们这边的民宿区有120多个床位。”

之后实践团与潭头村书记刘锦华一同签订了《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书》。未来潭头村将续写篇章,将成为更多学子研学的实践基地。

微风拂过杨柳,一缕阳光洒在潭头村村口红色雕塑上,上面的一句话尤其醒目——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正是潭头村乡亲们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这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心之所向。我们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走过的路上,未来,我们青年力量也会永远在路上。”此次实践活动负责人卢东黎如是说。

审核人:刘进

责任编辑:徐行 孟丹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