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社会服务 > 正文

我校教师助力四川青海八个县区提升幼儿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核心提示:近日,在教育部“童语同音”师资培训项目的推动下,华中农业大学项目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秉持专业情怀和敬畏之心,前往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以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三地开展为期28天的师资培训项目。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金艳 韩淑芳 李文娜)以专业情怀,持敬畏之心,做热爱之事。8月10日,伴随着激情澎湃的《中国话》集体诗朗诵,在我校教育培训学院和文法学院的通力合作下,为期28天的华中农业大学项目团队教育部“童语同音”师资培训项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个省,3个州,8个县,28天,近400人受训,辗转近5000公里,这些数字是此次项目最直观的呈现。在教育部“童语同音”师资培训项目的推动下,华中农业大学项目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秉持专业情怀和敬畏之心,前往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以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三地开展四期培训项目。据悉,此次“童语同音”师资培训项目覆盖了两省八个县区的近400名幼儿园教师,其中第一期学员来自四川阿坝金川县、壤塘县和马尔康市,第二、三期学员来自四川甘孜炉霍县、白玉县和新龙县,第四期学员来自青海海南的兴海县和贵南县。这一广泛而深入的培训计划为民族地区教育振兴注入更多动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出一份独特的力量。

以语言为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语言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纽带。在此次前往四川、青海的培训中,以我校文法学院金艳老师为负责人的华中农业大学项目团队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媒介,不仅传授普通话基础知识,更培养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教学领域的语言教学实操能力。培训课程的设计着眼于幼儿园教师的实际需求,充分考虑其多样化的学习背景与专业要求,以满足他们在语言教育领域的成长和发展。为此,授课团队精心构建了三大板块的培训内容,分别是思想教育和政策解读、普通话水平基础训练、幼儿园语言教学及语言活动能力提升。

培训过程中,授课团队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培训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活力和趣味。通过模仿、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受训教师们更容易投入其中,体验到语言学习的乐趣。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受训教师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所学知识的信心。

通过以语言为媒的培训,华中农业大学项目团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他们深知,共同的语言是文化的纽带,更是国家的连结。通过系统培训,他们不仅传授了语言技能,更增长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这些身体力行的涓涓细流必将汇聚成中华民族团结与繁荣的磅礴伟力。

成双向奔赴,提升幼儿教师语言教学能力

这是一场跨越数千里的“双向奔赴”,来自湖北武汉的华中农业大学项目团队和来自四川、青海八个县区的幼儿园教师,汇聚在了四川省金川县、泸定县以及青海省共和县,共同投身于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语言培训之旅。

为了共赴这场语言之约,华中农业大学授课团队提前进行了精心的策划。早在数月前教育部刚刚下发2023“童语同音”计划任务时,项目负责人金艳老师就组织团队全体授课老师开会并集体备课,针对三地四期不同地域学员的实际情况探讨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调整和完善;不仅如此,在每一期培训正式开班前,项目组也会提前通过调查问卷细致了解当期学员的语音面貌和培训需求……这些先导性摸底和准备工作,有助于授课团队更因地制宜地设置教学内容和环节,使培训更有的放矢,进一步提升了整个师资项目的培训效率,得到学员们更广泛的认可。

项目团队集体备课和研讨

项目团队集体备课和研讨

“双向奔赴”不仅体现在地理距离的缩短,更展现在授课团队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深入交流。在这次培训中,幼儿园教师们作为培训对象,展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求知欲。学员教师涵盖藏族、羌族、汉族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多样,但共同的目标都是努力提升普通话水平和语言教学能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华中农业大学项目团队充分尊重每位学员的差异,并敏锐捕捉每位学员的闪光点,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引领受训教师们共同学习普通话基础知识,探讨语言教学的难题和面临的挑战。

在培训的最后,学员教师分享了他们的培训感受与收获。许多教师表示,通过本次培训,自己增进了普通话水平,学会了如何更有趣、更有效地教育幼儿。这场“双向奔赴”,是教育的盛会,更是情感的碰撞。这样的合作与付出,在地图上留下了痕迹,在心灵深处刻下了美好的记忆。

持专业情怀,打造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团队

在“童语同音”师资培训项目中,华中农业大学项目团队展现了持之以恒的坚守和热爱。连续三年,他们毅然决然奔赴西部,投身于这项意义非凡的事业。过去两年,他们已经前往云南普洱圆满完成培训任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感悟。他们深知,语言培训不仅是知识技能的讲授,也是文化传统的赓续,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在持续的奋斗中,项目团队秉持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凝聚成为民族地区助力乡村振兴的独特力量。

这支团队不仅在奉献热情上恒久不衰,更以其卓越的专业素养彰显着高度的责任感。他们传授语言技能,也注重培养教师的教育情怀。通过互动式教学、实际案例分析等方式,他们让培训更加贴近实际,让受训教师们更有信心和能力投身乡村教育。专业情怀是他们的精神支撑,也是他们的时代使命所在。

今年,“童语同音”项目迎来了新的亮点,一支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融入其中,为项目注入了新的活力。此次参与项目的六位志愿者同学来自文法学院广告学、视觉传达和社会工作三个专业,是在10余名申请者中经过项目组认真考量并挑选出来的。志愿者们一方面负责项目的运营,包括数据采集、开班准备、学员报到、布置场地、设备维护和宣传工作等,一方面也担任小班助教,协助授课教师进小班,参与学员训练指导和日常生活服务管理等工作。项目的持续开展,让志愿者们得到实践锻炼,而他们的激情和朝气,也助长了民族地区乡村教育事业的新希望。

大学生志愿者

大学生志愿者(以上图片由,“童语同音“项目团队提供

怀着持续热爱和专业情怀,“童语同音”师资培训项目在华中农业大学授课团队的带领下,正在持续拓展影响力,为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未来,华中农业大学授课团队将继续前往西部偏远地区,深入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和专业水平。他们坚信,优质的语言教育能够为孩子们打开更加广阔的未来,这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接续发展的星星之火,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一步一个脚印的时代坐标。

审核人 瞿明勇

责任编辑:晏华华 刘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