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玉悦 刘畅)为激发和鼓励新生的学术志趣和学习信心,9月迎新季,化学学院教授与青年教授代表与研究生新生相约学术沙龙,在“问”与“答”中共话学科之美、同寻学术之趣、确立理想目标。
“你最想探索的科学问题是什么?”
“你最想探索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新生入校前,学院面向全体研究生新生发布“化学之问:我的学术理想”问卷,鼓励新生找准自身发展的坐标系,积极思考未来的人生规划。“借太阳一束光,点亮能源之路”“用化学创造绿色地球”“研发更加有效的创新药物守护人类生命健康”......入学后,50余名新生代表与学院教授走进倍阅书店,围绕“学术志趣的定位”交流思想、感悟学术、探寻志趣。“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激发学术志趣,善于发现,正视挫折,坚持坚持再坚持,努力努力再努力,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曹菲菲老师鼓励同学们以从容而执着的态度,在追求学术的道路上孜孜不倦。
谈及如何正确对待迷茫和畏难情绪,曹敏惠老师告诉同学们:“迷茫是常态,核心是选择。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要在成长求学过程中不断提升主动性与创造性,找到自己的兴趣与个人的学术追求所在。”
在谈到如何在未知领域探索学习、开展工作时,江洪、梁建功、项勇刚老师勉励同学们保持信心、坚定志趣、独立思考、自主选择,边学习边研究边探索,努力获得全方位的成长。
“万物皆可化学”
“作为消费者,你选择购买油车还是电车?”“你相信光吗?”“人工智能与化学将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不使用农药的果蔬真的更安全吗?”迎新季,4场“万物皆可化学”青年师生学术微沙龙在倍阅书店、教育教学创新中心等多元育人场景中自发展开,化学学院10余名青年教师与百余名新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参与进去,在思维碰撞中迸发学术灵感,在茶话闲谈间探讨人生哲理。
“农药是人类与有害生物斗争的法宝,更是世界粮食安全生产和人类健康生活的保障”,徐胜臻、刘思思、李俊老师与同学们围绕与农药相关的知识和热点话题自由讨论,一起“为农药正名”。
“电动汽车正逐渐成为未来交通领域的主流,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叶欢、徐艳松老师与同学们一同畅想未来汽车发展与能源转型升级。
“在实现‘双碳’目标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太阳能与催化将成为探寻人类可持续发展之道的关键。”丁星、杨懿老师与同学们聚焦当下的环境问题和未来人类生存的生态问题,共同揭秘神奇的光催化。
“人工智能强大的智能预测能力和学习决策能力为分子设计、反应预测、合成路线规划等化学中的经典问题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机器人化学家’让化学研究焕然一新!”石炜、汪佩老师与同学们共同描绘人工智能与学科交叉的无尽可能。
“在狮山找到人生坐标”
“主动提问,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请记住每一次挫折都是通向成功的一步”“保持对新知识的好奇心,探索新领域,挑战自己的思维,这将为你们的学术和职业生涯增添无限可能”“全面发展,培养出健全的人格”“把探索未知、发明创造、主导变化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勇敢的测试自己的可能性”......在“我和华农第一次化学反应”新生主题班会上,研究生班主任们纷纷给新生们“支招”,引导和帮助新生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更好适应新生活和新环境。
“科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真正所爱?”“怎样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黄卫华教授受邀来校与研究生新生们分享交流关于科研、学习、生活的那些事儿。黄卫华结合自己的的科研历程和育人体会,鼓励在场的同学们要先做有德行的人,再做有意义的学问,要主动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以基础学科为基石,找到真正的科学问题,在探索求真找到人生坐标。
学院2023级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杜勉几乎参加了所有活动,她表示,从佩戴上承载着“勤读力耕、立己达人”校训的校徽成为“华农人”那一刻起,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与纯粹独特的文化气质,让自己的梦想变得更加具体而真实,让追求理想的信念变得更加坚定而执着。
审核:祝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