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我校青年学子风采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绽放

核心提示:在刚刚结束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中,来自我校的青年学子郎子涵、孙高静、余先芹、宋颖倩参与其中,收获了属于她们的独家“亚运记忆”。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卓然 向丽琳 甘小丫 郭子欣)10月16日,新华社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向我校外国语学院2022级英语笔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孙高静以及2022级英语口译专业硕士研究生余先芹发来感谢信,向她们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新闻信息服务(AGNS)工作做出积极贡献表示感谢。此外,2020级英语专业本科生郎子涵、2022级外国语言文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宋颖倩也分别作为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为亚运会贡献了她们的青春力量。

10月8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正式落幕。钱塘潮涌,千万人同心协力,无数青春身影涌现,青春的力量闪耀赛场内外,铸就此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郎子涵、孙高静、余先芹、宋颖倩——四位来自我校外国语学院的学子参与其中,收获了属于她们的独家“亚运记忆”。

工作者孙高静 (3)

孙高静 (外国语学院 供图)

2022级英语笔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孙高静以亚运会赛时新闻服务(Asian Games News Service,AGNS)中文总编辑室赛事新闻翻译工作者的身份参与了此次亚运会。“山有顶峰,学无止境。”孙高静怀着开阔眼界、提升自我的愿望报名参加面试,并成功通过。但机遇的来临,也伴随着挑战。作为参赛者、观众和体育解说员之间的桥梁,如何进行精确无误的翻译、如何做到文化尊重、如何保证中国文化的立场,都需要过硬的专业素养,要求反复的斟酌与打磨。谈到参与此项工作,孙高静十分谦虚,她说:“与有荣焉”,这也是这次亚运会中最令她印象深刻的运动员、中国短跑名将谢震业在赛后接受采访时所讲。从他身上,孙高静看到了努力的光芒和坚持的意义,激励着她长风破浪,追寻彼岸荣光。

工作者余先芹

余先芹(外国语学院 供图)

2022级英语口译专业硕士研究生余先芹同样负责亚运会赛事新闻的翻译工作。“过程非常紧张,要胆大心细,兼顾速度和细节”,她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及服务使得身体极度疲劳,但心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她坚持了下来。她说,站好最后一班岗,确保杭州亚运会圆满结束,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除了工作,余先芹还分享了她在亚运媒体村的生活,她说:“亚运媒体村像家一样温暖,从进村的第一刻起,我就被微笑和一句句‘您好’包围”,问及如何形容本次经历时,余先芹真挚感叹道:“终身难忘,脱胎换骨,感激不尽。”

右2为志愿者郎子涵

郎子涵(右二)(外国语学院 供图)

杭州亚运会共招募了3.76万名“小青荷”赛会志愿者,2020级英语专业本科生郎子涵就是其中一员。作为NOC(亚洲45个国家(地区)奥委会)助理志愿者,她主要担任翻译助理,负责服务各国宾客的日常生活。郎子涵提到,为了能够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志愿者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全要素演练和突发事件处理培训,这一过程不免有些枯燥,但郎子涵却选择了乐观与坚持。她说,团队伙伴的合作与陪伴始终是伴她前行的动力。每个人都是一株青荷,汇成接天莲叶,千顷澄碧,令亚运会如映日荷花,绽放出别样艳丽。“团结、友谊、进步”,这正是亚运会精神的深刻写照。

2022级外国语言文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宋颖倩在此次亚运会工作中担任语言协调员,为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提供翻译服务。工作中,她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赛事服务,和运动员的交流中处事变通,“手口体”并用,灵活解决口音造成的沟通难题,化身一条文化纽带,服务外国宾客的同时自信地讲述中国故事。她谈到,“在日常工作中,我愈发体会到团队合作、众志成城的重要性,团队内部和团队之间的信息共享是不可或缺的。”每个人都用实际行动当好“小齿轮”,坚守岗位,合力奉献,上下一心,同舟共济,共同助力亚运会的顺利举办。

“‘苔花如米小,亦如牡丹开’,外国语学院学子在此次亚运会之旅中,彰显了时代青年贡献青春力量的使命与责任,诠释了华农人‘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精神,展现了外语人‘愿为桥梁’的胸怀与担当。她们怀中国青年之朝气,展华农外院之精神,以荧荧之光点通天之亮,共绘杭州亚运的精彩与斑斓。”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任丹说。

审核人:任丹

责任编辑: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