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师者】赵毓:以“稻之道”,育拔尖创新人才

核心提示:在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水稻团队赵毓教授看来,人才培养与水稻培育有着相似之处,都需要“展个性,尚自然。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室,斋食则资以肥料”。从教23年来,赵毓以独具匠心的“稻之道”,耐心指引着一位位学子,在华农这片沃土中孕穗、开花、结实。

隆冬时节的武汉,北风呼啸,天寒地冻,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C501内却暖意融融。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赵毓教授正和学生围坐在电脑旁,火热地讨论着论文修改细节。

赵毓和学生一起讨论论文修改(记者 匡敏 摄)

赵毓老师(左)和学生一起讨论论文修改(记者 匡敏 摄)

办公室的一幕是赵毓悉心育人的一个缩影。从教23年来,赵毓以独具匠心的“稻之道”,耐心指引着一位位学子,在华农这片沃土中孕穗、开花、结实。

赵毓老师在田间(受访者 供图)

赵毓老师在田间(受访者 供图)

启人以智,激扬青春梦想

仲春时节,清新的百合花香氤氲在四教207智慧教室,一堂与花有关的《植物学》课程在此进行。同学们手捧鲜花,一边观察花的形态特征,一边在赵毓的带领下探讨与花有关的奥秘。

“花有哪些经济价值?”“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会产生什么后果?”“农业生产上如何应对并利用这一现象?”……

从书本到产业,从植物的特点到生命的哲思,赵毓皆娓娓道来。花香醉人,笑声朗朗,师生们皆沉醉其中,不知不觉,下课铃声敲响,离开教室前,意犹未尽的师生们用相机记录下了这其乐融融的一幕。

植物学课程

师生们在一堂《植物学》课程后留影(受访者 供图)

这番温馨的场景,对多年深耕《植物学》课程教学的赵毓来说并不陌生。她说:“教学的生命力在于鲜活,优质的课堂一定是身心愉悦的。”为了让课堂“灵动”起来,赵毓在打磨课程上下了一番“苦工”, 5平方公里的山水校园里,她总会想方设法就地取材,并巧妙运用体验式、探究式、沉浸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最让大家印象深刻的,要属课程独特的结合考核方式——自主设计性实验。同学们需要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一个与植物学有关的研究性课题,自行查阅资料,设计详细的实验方案,并组队完成实验,最后的成果需要在全年级范围内现场展示。“考核方式的改革旨在锻炼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养,而这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赵毓说:“但不突破自己的‘天花板’,怎么能教好学生呢?”。

同学们在开展创新性实验(受访者  供图)

同学们在开展创新性实验(受访者 供图)

“植物学课程十分贴近生活,推进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可以从生活中着手。”赵毓说。

一次植物学课程后,同学们在校园里发现了素有“恶魔之花”之称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深知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之大,作为党员的赵毓坐不住了。确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分布地点后,她带领五十余名师生志愿者在全校开展了防除志愿服务活动。参加活动后,学生向依萌感慨道:“赵毓老师的情怀感召着我们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践,希望未来,自己也能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赵毓教授为师生们讲解鉴别“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

赵毓教授为师生们讲解鉴别“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供图)

润物无声,风化于成。赵毓对教育教学的热情,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同学们。

许多年以后,现任海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王华锋,依然清晰地记得赵毓老师带领他步入植物学领域的情境。在回忆自己的求学生涯时,他在博客中写道:“赵毓老师讲课富有激情,总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讲得生动有趣,正是那一年植物学的系统学习,点燃了我对植物学的兴趣。”

正是赵毓对教学精益求精的坚守,她不仅收获了一届届学子们的优良口碑,还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名师,并获评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创新大赛奖4项,她所主持的《植物学》课程入选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因材施教灌青春之花

在赵毓看来,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精准“滴灌”,方能绽放出耀眼的青春之花。

2024年1月8日深夜,一条来自已毕业博士生耿乐萍的QQ消息,打破了赵毓办公室的宁静。原来,以耿乐萍为第一作者撰写的又一篇研究论文在国际期刊The Plant Cell发表,看着眼前的好消息,曾经的一幕幕又浮现在赵毓脑海中。

1704882900336

以耿乐萍为第一作者撰写的研究论文在国际期刊The Plant Cell发表

2016年,硕士研究生耿乐萍加入课题组,一开始,性格腼腆、基础薄弱的她十分不自信,前期的科研探索也举步维艰。经过细心的观察和几次谈心后,赵毓发现,梦想是成为一名教师的耿乐萍身上有着许多超乎常人的闪光点,赵毓告诉耿乐萍:“你是个勤奋、专注、坚强的女孩,具备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潜质,我们一起加油,相信你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在赵毓一声声鼓励中,耿乐萍在科研中渐入佳境,并在2018年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但不幸的是,父母的接连病逝将耿乐萍的生活打入了谷底。至暗时刻,赵毓用一次次安慰和陪伴,帮助耿乐萍走过了的那段艰难时光。2022年春节,赵毓特地将留校过年的耿乐萍接到自己家中团聚,还趁着假期带她去户外散心。

短暂的休假后,赵毓又手把手指导耿乐萍反复打磨论文。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同时破茧而出的,是耿乐萍的第一篇论文,也是愈发阳光自信的她。

在随后的研究中,赵毓逐渐放手让耿乐萍自主开展创新研究,她的科研能力也在不断探索中全面提升,毕业时,她连续发表了2篇高水平研究成果。

那个深夜,耿乐萍激动地给赵毓发来信息:“赵老师,感谢您一直以来的关爱和指导,没有您的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这些成绩。您的恩情和教诲,我会铭记在心,今后一定倍加努力,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开拓进取。”

赵毓手把手指导学生做研究(记者 匡敏 摄)

赵毓手把手指导学生做研究(记者 匡敏 摄)

与耿乐萍不同,2012届博士毕业生李晨性格外向,天生幽默的他擅长社交,赵毓便特地将实验室、温室、大田等管理工作交给他处理。“这些事务性工作看似普通,但做好却并不容易,特别是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和矛盾时,协调好各方面事务十分考验综合能力。”赵毓说。

李晨没有辜负老师的信任,几年下来,他不但将实验室大小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还巧妙采用趣味单口相声的方式,进一步优化了实验室管理,和同学们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如今,成功创办一家生物育种公司的李晨总会感恩赵毓老师的这份特殊“照顾”,他说:“这段经历不仅教会我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也锻炼了我的团队管理能力,对创业大有裨益。”

赵毓老师见证学生们的婚礼(受访者 供图)

赵毓老师见证学生们的婚礼(受访者 供图)

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各展其才,赵毓用润物无声的关爱浇灌着每一朵青春之花。

追求卓越,育拔尖创新人才

“研究生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一定要追求卓越,做有开创性的研究。”正是赵毓长期以来的倡导和鼓励,创新创业的氛围在课题组蔚然成风。

2012届硕士毕业生刘登念便是团队创新氛围的受益者。研究生就读期间,脑瓜子灵活的他总喜欢“捣鼓”一些基础实验操作的新方法,这些在旁人眼中看似“无用”的工作,却得到了赵毓的认可。她一边鼓励刘登念大胆创新,还引导他思维拓展到更高远的研究领域。正是在课题组自由创新的氛围影响下,刘登念心中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毕业后,刘登念瞅准时机,创办了成都思柏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如今,他所领衔发明的新药专利达40余项,超过10个项目进入临床阶段,成为科技创新领域的一支新秀。

但追求卓越之路,从来都不是一片坦途。

赵毓说:“作为老师,一定要在关键时候站出来,引导同学们直面人生中的不确定性,在迷雾中找准方向。”

对2015届博士毕业生张勇洪来说,2021年2月18日是个特别的日子,这天,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他,要作为获奖代表在洪山礼堂受奖。

张勇洪在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颁奖现场

张勇洪在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颁奖现场(受访者 供图)

颁奖现场,张勇洪百感交集,赵毓老师的教诲又一次回响在耳畔……

张勇洪是我校生物科学理科基地班2004级本科生,本科就读期间,思维活跃的张勇洪很快引起了任课教师赵毓的关注,也是在赵毓的引导和鼓励下,他对植物学研究领域愈发痴迷。

本科毕业后,怀着满腔科研报国之志的张勇洪选择在母校继续深造。只是,张勇洪的科研探索进行得并不顺利,随后导师的离职,更是给他本就不顺的科研生活沉痛的一击。一次偶然的机会,赵毓了解到了张勇洪消沉的状态,她耐心地与张勇洪促膝长谈,引导他调整状态,想方设法筹集科研经费资助他开展课题研究,并向学院为他申请了生活补助。

在赵毓的帮助和指导下,张勇洪重拾梦想和初心,他发愤图强,科研探索也逐渐步入正轨。2015年,张勇洪顺利完成博士学业,并在赵毓的建议下进入湖北医药学院担任教职。

临别之际,万分不舍的赵毓反复叮嘱张勇洪:“做科研要坚持问题导向,在人民群众的需求中寻找机遇,为国家做贡献”“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一定要相信自己”……听着老师如慈母般的话语,张勇洪忍不住泪流满面。

进入工作岗位后,张勇洪把赵毓老师的叮嘱作为自己人生路上的信条,立志为我国中医药崛起而奋斗的他,在药用植物学及基因组学研究领域不断开掘。近年来,他不仅发表SCI论文20余篇,还以第一完成人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荣誉。

那天的颁奖仪式上,接过奖牌的张勇洪动情地给赵毓发来信息:“赵老师,今天站在领奖台上,我的脑海里只有您的身影是最清晰的,没有您在博士阶段的鼓励、扶持,我是不会有浴火重生的,再次感谢您,我永远是您的学生。”

正是在卓越精神的熏陶下,团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9名学生荣获科技创新企业奖学金、创新创业优秀博后等荣誉。

每逢教师节,同学们饱含深情的信息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幸福总会涌上赵毓心头,她说:“从当老师的那天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职业,我愿用毕生的心血,托举每一位学子的青春梦。”

(本文作者: 匡敏 审核 范金凤)

责任编辑:匡敏